“开窑啰!开窑啰!”
8月1日9时23分,江西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,宏亮的喊声穿透晨雾。
当开窑声响起,8名年轻窑工齐声高呼,千年龙窑的窑门缓缓开启,2025年“匠心向党 共谱华章”第十一届龙窑柴烧活动迎来神圣时刻。
开窑现场
窑门开启,千年窑变绽新彩
在数百名游客与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0多位师生的热切注目下,匣钵被逐一打开。一件件凝聚泥土与火焰灵魂的瓷器显露真容,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。
“每次开窑都像开启大自然的盲盒,这就是‘进窑一色,出窑万彩’的窑变魅力。”现场游客李先生举着刚“开”出的茶盏爱不释手。活动特设的陶瓷盲盒体验区人头攒动,成为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趣味的独特桥梁。
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所长罗军平从窑口郑重取出第一件作品——一件釉色如星河流淌的黑釉盏,交到陶瓷大师手中。当这份炽热的传承依次传递至现场参与创作的大学生代表手中时,掌声如潮水般响起。这些年轻的手托起的不只是瓷器,更是文明的接力棒。
游客参与开盲盒活动
青春接力,多元共筑传承之路
开窑仪式别开生面,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。窑头前,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爱好者自发组成观摩团,用镜头记录这一珍贵时刻。当地小学生带来的传统文化朗诵表演,为千年窑火注入清新活力。
“龙窑柴烧是流淌在吉州窑血脉里的古法,而今日的窑火中,更添了青春的创新火花。”罗军平介绍道。自2013年恢复龙窑柴烧传统以来,这场年度盛事已成为活态传承的核心载体。今年,10多家本土作坊的能工巧匠与高校艺术生联手创作,为4000余件作品注入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气质。
开窑现场
窑火不熄,创新续写宋瓷华章
作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古窑遗址群,吉州窑创烧于晚唐,南宋时臻于鼎盛。其独创的木叶天目盏,叶脉于黑釉中栩栩如生;剪纸贴花瓷,将民间艺术永恒定格于胎骨——这些曾惊艳世界的技艺,正在新一代匠人手中焕发新生。
传承的活力在年轻身影中涌动。舒翁轩草坪上,吉州点茶非遗传承人演绎宋代茶礼,素手起落间茶沫如雪;精品展拍区,柴烧主人正向游客详解器型釉色之道。特别设立的“校园创意区”内,将学院派艺术语言融入传统器型的作品格外吸睛。“我们尝试用当代设计语言讲述古老故事。”一位参与创作的设计专业学生表示。
为厚植学术根基,活动前夕举办的产业研讨会上,国内陶瓷专家齐聚嘉瑞陶庄,聚焦吉州窑的创造性转化。“唯有深扎文化根脉,拥抱时代需求,方能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。”一位与会专家道出共识。
点茶活动
窑望未来,共生共荣的振兴之路
从1980年考古发掘揭开尘封历史,到如今“柴烧活动”吸引万众参与,吉安县探索出一条“保护中传承、创新中复兴”的吉州窑复兴之路。龙窑旁,肖家茂捧起一件新出窑的瓷瓶,釉色在阳光下流淌着青金交错的光晕:“这抹窑变之色,恰似我们对吉州窑的期待——守正之青代表文脉根基,创新之金象征发展之光。”
如今,当直播间的灯光照亮古老的晒布场,当电商平台将木叶天目盏送至全球爱好者案头,吉州窑的故事早超越地理界限。这场一年一度的开窑盛典,不仅是一次陶瓷的盛宴,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在古今智慧交融的火光中,吉州窑的传奇,正伴着不熄的窑火,写入乡村振兴与文明传承的壮阔史诗。(供稿:吉安县委宣传部)

关注精彩内容